【燃犀下看这一典故出自哪里】“燃犀下看”是一个源自古代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目光敏锐、洞察力强,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这个典故最早见于《晋书·温峤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典故出处总结
“燃犀下看”出自《晋书·温峤传》。故事讲述的是东晋名将温峤在一次夜行时,看到江中有异象,于是点燃犀牛角(即“燃犀”)以照亮水面,结果发现水中藏有怪物。这表明他具备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此典故后来被引申为“目光如炬、洞察一切”的象征,常用于形容人有远见、能识破伪装或真相。
二、典故出处一览表
| 典故名称 | 出处文献 | 出处原文 | 释义 |
| 燃犀下看 | 《晋书·温峤传》 | “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形,皆惊走。” | 温峤点燃犀牛角以照明,发现水中的怪异现象,比喻洞察力强、能识破真相。 |
| 意义 | 后世引申 | —— | 表示目光敏锐、善于观察与判断。 |
三、延伸解读
“燃犀”原指用犀牛角作为照明工具,古人认为犀牛角可以照妖,因此“燃犀”也带有神秘色彩。温峤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他的勇敢与智慧,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想象。
在后世文学中,“燃犀下看”常被用来赞美那些能看透表象、直击本质的人,比如在政治、军事、文学等领域中,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常被称作“燃犀之人”。
四、结语
“燃犀下看”这一典故源于《晋书·温峤传》,讲述了温峤通过“燃犀”揭示水中异象的故事,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记载,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提醒人们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