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又称为玉蜀黍、苞谷、苞米、珍珠米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然而,要准确回答“哪个朝代的人能吃到玉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玉米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
玉米原产于美洲,大约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玉米才开始被引入到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在中国,玉米的引进时间大约是在明朝(1368-1644年)中后期,即16世纪下半叶。据史料记载,玉米最早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南部沿海地区,随后逐渐向内陆传播。
到了清朝(1644-1912年),玉米已经成为中国广泛种植的一种粮食作物。由于其适应性强、产量高、耐旱耐瘠等特点,玉米很快就在中国各地普及开来,成为重要的粮食来源之一,尤其在北方地区,玉米更是成为了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因此,可以确定的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部分中国人就已经有机会品尝到玉米了。而到了清朝时期,玉米已经广泛出现在普通百姓的餐桌上,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玉米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传入中国,但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玉米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并不是所有地区的人们都能立即享受到这种新奇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