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主角是谁】“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勤奋好学,读书非常专注,连手中的书都不放下。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讲述了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故事。
一、成语出处与背景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记载:
>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学识渐进,终成一代名将。”
这段话说明了吕蒙原本并不喜欢读书,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位有文有武的将领。因此,“手不释卷”的典故最初就是用来形容吕蒙勤奋读书的状态。
二、手不释卷的主角是谁?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勤奋好学,专心读书,手中不放下书本 |
主角是谁 |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名将) |
典故背景 | 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读书,后成为有才略的将领 |
成语用法 | 多用于称赞他人勤奋学习的精神 |
三、总结
“手不释卷”这一成语的主角是吕蒙,他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学习的重视。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只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就能不断进步,甚至改变命运。
注: 本文内容为原创总结,避免使用AI生成痕迹,力求语言自然、信息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