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将终夜长开眼】一、
“惟将终夜长开眼”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句诗原意是表达诗人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在漫长的夜晚中独自守候、难以入眠的心境。
在现代语境中,“惟将终夜长开眼”可以引申为一种深沉的情感状态,象征着一个人在深夜里因思念、忧虑或思考而无法入眠的状态。它不仅仅是对孤独的描述,更是一种情感的沉淀与内心的独白。
无论是文学作品中的深情寄托,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惟将终夜长开眼”都承载了人们对爱、回忆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原文 |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
释义 | 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夜晚难以入眠的情感状态 |
情感基调 | 深沉、忧郁、思念 |
现代引申意义 | 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回忆、思考 |
文学价值 | 展现诗人细腻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
使用场景 | 用于描写深夜思绪、情感表达、文学创作等 |
同类诗句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 |
三、结语
“惟将终夜长开眼”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偶尔也需要停下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无论是在夜深人静时的独处,还是面对人生选择时的迷茫,这种“长开眼”的状态,往往正是我们成长与反思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