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人之心不可无上一句是什么】“防人之心不可无”是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常用于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句话的完整出处,甚至不清楚它的上一句是什么。
下面我们将从来源、含义、上下文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防人之心不可无”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中的“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保持一定的戒备心理,但不应怀有恶意或伤害他人的念头。
这句话强调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既要保护自己,又不能以怨报怨,体现了中国传统处世哲学中“慎言谨行”的思想。
虽然这句话在现代被广泛引用,但其原始出处并非出自《论语》等经典文献,而是来自史书《三国志》。因此,它更偏向于民间俗语,而非儒家经典名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文全句 | 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
意思 | 在与人相处时要有防范意识,但不应怀有伤害他人的念头。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警觉,避免受骗或受伤。 |
常见误用 | 被误认为出自《论语》或其他儒家经典,实则为史书中的俗语。 |
相关表达 | “防人之心不可无,防己之心不可无”(强调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
三、结语
“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处世智慧。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也要坚守善良的本心。了解它的完整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文化内涵。
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更全面地认识这句俗语,避免误解其来源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