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天论原文及翻译分别是什么荀子天论原文及翻译】一、说明
《天论》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所著的一篇重要哲学文章,收录于《荀子》一书之中。该文主要探讨了“天”与“人”的关系,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观点,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存在,并主张通过人的努力去认识和利用自然,而非盲目崇拜或迷信天命。
本文将对《天论》的原文进行摘录,并附上对应的现代汉语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涵。
二、荀子《天论》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天的运行有其固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尧的贤明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消失。 |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 用正确的治理方式应对天道就会吉祥,用混乱的方式应对就会带来灾祸。 |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 加强农业基础并节约用度,天就不会使国家贫穷;生活充足且行动适时,天就不会使人患病。 |
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 遵循正道而不偏离,天就不会带来灾祸。 |
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 所以明白了天与人的区别,就可以称为至人了。 |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 | 不经过努力就能成功,不经过追求就能得到,这叫做天的职责。 |
顺其自然,而莫之能损益也。 | 顺应自然规律,没有人能够改变或增减它。 |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险也辍险。 | 天不会因为人们讨厌寒冷而停止冬天,地也不会因为人们讨厌险峻而停止险峻。 |
吾以是观之,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 我由此看出,天地就像是万物的旅馆,时间则是历代的过客。 |
三、结语
荀子在《天论》中提出了“天人相分”的思想,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规律,积极作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今天依然对人们认识自然、发展社会具有深远的指导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天论》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影响,可参考《荀子》全书及相关学术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