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鳞请剑故事来源是什么】“批鳞请剑”是一个源自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敢于直谏、不畏权势、勇于指出错误的行为。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和道德价值。
一、
“批鳞请剑”出自《晋书·王导传》。故事讲述的是东晋时期,大臣王导在面对皇帝司马睿的过失时,敢于直言进谏,甚至不惜以死相谏。他的行为展现了忠臣的气节与担当,后人将其称为“批鳞请剑”,意为“敢于触怒龙鳞,请求赐剑自尽”,象征着忠诚与勇气。
这一典故被广泛用于赞扬那些敢于坚持正义、不惧权贵的人,也提醒人们在面对不公时要有勇气发声。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批鳞请剑 |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 |
| 故事背景 | 东晋时期,皇帝司马睿执政期间出现失误,大臣王导敢于直谏 |
| 故事内容 | 王导因不满皇帝决策,当面批评并请求赐剑自尽,表示宁死不屈 |
| 典故含义 | 形容人敢于直谏、不畏权势、勇于承担责任 |
| 延伸意义 | 赞扬忠诚、勇敢、正直的品格;提醒人们要有独立思考和责任感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褒义,赞美有胆识、有担当的人或行为 |
三、结语
“批鳞请剑”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在面对错误与不公时,真正的勇者不是沉默,而是敢于发声、敢于承担。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