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里春秋什么意思】“皮里春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皮子里面藏着春秋”,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上不露声色,内心却有明确的是非判断和深刻见解。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处事老练、善于隐藏真实想法,但内心有主见,能明辨是非。
一、
“皮里春秋”出自《晋书·王导传》:“王导温恭有节,风流儒雅,而有深识远度,每怀隐晦,时人谓之‘皮里春秋’。”原意是说王导为人谦和,但内心有深远的见识和判断力,表面不表露,内心却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后来,“皮里春秋”逐渐演变为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外表低调、内心有主见的人。
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既可以带有褒义,表示一个人沉稳、有智慧;也可以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其过于圆滑、不直接表达观点。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皮里春秋 |
| 拼音 | pí lǐ chūn qiū |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 |
| 原意 | 表面不露,内心有主见 |
| 现代含义 | 表面低调,内心有判断力;可褒可贬 |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处事老练、善于隐藏情绪或观点 |
| 同义词 | 藏而不露、外柔内刚 |
| 反义词 | 直言不讳、表里如一 |
| 例句 | 他虽不说话,但眼神中透着一股“皮里春秋”的味道。 |
三、结语
“皮里春秋”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藏”与“显”的辩证理解。它不仅是一种处世智慧,也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的策略。在现代社会中,掌握这种“皮里春秋”的态度,有助于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冷静与理性。然而,过度使用也可能让人显得不够真诚,因此需根据场合灵活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