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出自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一首充满孤寂与清冷意境的词作。此句描绘了深夜中一轮残缺的月亮高悬于稀疏的梧桐树上,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幽、略带哀愁的氛围,反映了作者在贬谪期间的心境。
一、
这首词通过“缺月挂疏桐”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孤独、清高和不屈的精神。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独立人格和高洁情操的品格。
二、关键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作品名称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 作者 | 苏轼(北宋) |
| 出处 | 《东坡乐府》 |
| 创作背景 | 被贬黄州期间,心境孤寂,借景抒情 |
| 核心意象 | 缺月、疏桐、孤鸿、寒枝 |
| 主题思想 | 孤独、清高、不屈、超脱世俗 |
| 语言风格 | 简洁凝练,意境深远 |
| 情感基调 | 清冷、孤寂、忧郁中透出坚韧 |
| 文学价值 | 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精神境界,是其代表作之一 |
三、延伸解读
“缺月挂疏桐”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映射。缺月象征着不完美、不圆满,而疏桐则暗示着环境的冷清与孤寂。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使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傲与坚持。
在苏轼的笔下,这种孤寂并非绝望,而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他并未因身处逆境而沉沦,反而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自我,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
四、结语
“缺月挂疏桐”虽仅一句,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悟。在今天看来,这句诗依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启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