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褎如充耳的国语辞典】“褎如充耳”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小雅·采菽》:“褎如充耳,不聪不明。”原意是指耳朵像装满了东西一样,听不清声音,比喻人听觉迟钝或对事物缺乏理解力。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人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或者对劝告、建议等充耳不闻,表现出一种无动于衷的态度。
虽然“褎如充耳”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正式文章中,它仍被用作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成语,以下是对“褎如充耳”的相关解释与用法总结: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褎如充耳 |
出处 | 《诗经·小雅·采菽》 |
原意 | 耳朵像装满了东西,听不见声音 |
现代引申义 | 对事物漠不关心,听不进劝告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态度冷淡或反应迟钝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贬义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批评他人不听取意见 | 他总是褎如充耳,根本听不进任何建议。 |
描述对事情漠不关心的人 | 这个部门的员工似乎都褎如充耳,对改革毫无反应。 |
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性格 | 他虽聪明过人,却常褎如充耳,不愿参与讨论。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
反义词 | 虚心听取、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
四、注意事项
- “褎如充耳”较为文言化,不适合用于口语场合。
- 使用时需注意上下文,避免造成误解。
- 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是“充耳不闻”,但“褎如充耳”更具文学色彩。
综上所述,“褎如充耳”虽然不是常用的成语,但在特定语境下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阅读中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