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怀若谷下一句是什么虚怀若谷的释义】“虚怀若谷”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谦虚、心胸开阔,能够容纳他人意见和建议。那么,“虚怀若谷”的下一句是什么呢?它的完整出处又是什么呢?
一、
“虚怀若谷”出自《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为:“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虚怀若谷,是谓不谷。”
其中,“虚怀若谷”意思是:胸怀像山谷一样空旷,比喻非常谦虚、有容人之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常用的“虚怀若谷”并不一定严格对应《道德经》中的原句,而是后人对其意义的引申和提炼。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虚怀若谷 |
出处 | 《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略有不同) |
原文句子 | “虚怀若谷,是谓不谷。” |
现代常用表达 | “虚怀若谷” |
释义 | 形容人非常谦虚,心胸宽广,能容纳他人意见 |
使用场景 | 用于称赞他人谦逊、包容、善于听取意见 |
相关成语 | 谦虚谨慎、海纳百川、虚己以听 |
三、延伸说明
虽然“虚怀若谷”在现代常被单独使用,但它的原始出处并不常见于日常对话中。因此,在正式写作或引用时,可以适当补充出处,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文化深度。
此外,“虚怀若谷”强调的是一种内在修养,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谦虚,更是对自我认知的清醒和对他人的尊重。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虚怀若谷”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意见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做到真正的谦逊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