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琮是什么意思】“琮”是一个汉字,常出现在古代玉器和文化中。它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词汇,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琮”的详细解释,结合文字说明与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
“琮”字读音为 cóng,是古代一种重要的玉器,形状多为方柱形,中间有圆孔,象征天地之间的贯通。在古代,琮不仅是祭祀用的礼器,还被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在《周礼》中,“琮”被列为六种重要玉器之一,用于祭祀天地。其形制和用途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此外,“琮”也常出现在考古发现中,如良渚文化的玉琮,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实物。
除了作为玉器,“琮”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引申义,比如在某些方言中表示“粗大”或“厚实”,但在正式语境中仍以原意为主。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琮 |
拼音 | cóng |
结构 | 左右结构(王+宗) |
本义 | 古代玉器,方柱形,中有圆孔,用于祭祀 |
文化含义 | 象征天地贯通、权力与神圣 |
出处 | 《周礼》、良渚文化遗址 |
常见用途 | 祭祀、礼器、权力象征 |
现代用法 | 少见,多用于古文或专有名词 |
方言义 | 某些地区指“粗大”、“厚实” |
三、结语
“琮”作为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也展现了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了解“琮”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礼仪与玉器文化。在日常生活中虽不常见,但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