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唳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中,“唳”字虽然不常见于日常用语,但在一些成语中却具有特殊的含义和表现力。“唳”通常指鸟的叫声,尤其是高声鸣叫,常用于表达一种悲壮、哀伤或警觉的情绪。本文将总结一些含有“唳”字的成语,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展示。
一、含“唳”成语总结
1. 鹤唳九天
- 含义:形容声音高亢响亮,也比喻名声传得很远。
- 出处:《晋书·王导传》:“昔与汝等共游,今复闻此鹤唳九天。”
2. 风声鹤唳
- 含义: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作敌人的追兵,形容惊慌失措、疑神疑鬼。
- 出处:《晋书·谢玄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3. 鹤唳猿惊
- 含义:形容惊慌失措的状态,多用于描写战乱或紧张的情景。
- 出处:《南史·梁纪下》:“鹤唳猿惊,风声鹤唳。”
4. 鸡犬不宁
- 虽然不直接包含“唳”字,但其意境与“唳”有关,形容骚扰不断,不得安宁。
-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鸡犬不宁,盗贼公行。”
二、含“唳”成语一览表
成语 | 含义说明 | 出处 |
鹤唳九天 | 声音高亢,名声远扬 | 《晋书·王导传》 |
风声鹤唳 | 惊慌失措,疑神疑鬼 | 《晋书·谢玄传》 |
鹤唳猿惊 | 惊慌失措,战乱紧张 | 《南史·梁纪下》 |
鸡犬不宁 | 扰乱不安,不得安宁 | 《汉书·东方朔传》 |
三、结语
“唳”字虽不常出现在成语中,但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色彩,使得含有“唳”的成语在文学和语言中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从“鹤唳九天”的豪迈到“风声鹤唳”的恐惧,每一个成语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了解这些成语,不仅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