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赖名单】“老赖名单”是近年来在社会中频繁被提及的一个概念,尤其在涉及债务纠纷、法院判决执行等情况下,常常会提到“老赖”。那么,“老赖名单”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本文将从定义、法律依据、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老赖名单?
“老赖”是指那些有能力履行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的义务,但故意逃避、拖延履行的人。这类人通常被称为“失信被执行人”,而“老赖名单”则是由人民法院依法公布的这些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集合。
简单来说,“老赖名单”就是一份记录了那些拒不履行法律义务人员的信息清单,目的是通过社会监督和信用惩戒,督促其履行义务。
二、老赖名单的法律依据
法律名称 | 相关条款 | 内容简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第255条 | 明确规定对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被执行人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并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 全文 | 规定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纳入条件、公布方式、异议处理等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第313条 | 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作出明确规定,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
三、老赖名单的影响
影响类别 | 具体表现 |
信用惩戒 | 被列入失信名单后,个人或企业信用记录受损,可能影响贷款、投资、出行等。 |
行政限制 | 如限制高消费、限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等。 |
社会曝光 | 名单会被公开,造成社会舆论压力,损害个人或企业形象。 |
法律追责 | 若情节严重,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
四、如何查询老赖名单?
目前,可以通过以下官方渠道查询:
-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http://shixin.court.gov.cn/)
- 各地法院官网
- 一些第三方平台(如天眼查、企查查等)也会提供相关数据(需注意信息来源的权威性)
五、老赖名单的意义
老赖名单制度的建立,有助于:
- 提高司法执行力;
-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鼓励诚信行为,打击恶意逃债;
-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总结
“老赖名单”是国家为解决“执行难”问题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通过信用惩戒手段,促使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对于公众而言,了解老赖名单的含义、法律依据及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提醒大家遵守法律法规,避免成为“老赖”。
附:老赖名单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 | 答案 |
老赖名单多久更新一次? | 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更新,法院会根据执行情况动态调整。 |
申请列入老赖名单需要什么材料? | 一般需提供生效裁判文书、执行通知书、财产线索等材料。 |
被列入老赖名单还能恢复信用吗? | 可以,只要履行完义务或达成和解协议,经法院审核后可移出名单。 |
老赖名单是否影响子女? | 间接影响,如限制高消费、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老赖名单”不仅是法律执行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希望公众能够正确认识并尊重这一制度,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