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进七出是谁的典故】“七进七出”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学《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战斗中多次进出敌阵,表现出极高的勇气和战斗力。这个典故主要与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有关。
一、典故来源
“七进七出”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描述的是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为了保护刘备的家眷,单骑冲入曹军大营,七次进出敌阵,最终成功救出阿斗(刘禅)的故事。这一情节展现了赵云英勇无畏、忠心耿耿的形象,也使他成为后世敬仰的英雄人物。
二、历史背景简述
| 项目 | 内容 |
| 时间 | 东汉末年,公元208年 |
| 地点 | 长坂坡(今湖北当阳) |
| 人物 | 赵云、曹操、刘备、刘禅 |
| 事件 | 长坂坡之战,赵云七进七出救主 |
三、赵云“七进七出”的意义
1. 忠诚勇敢:赵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完成任务,体现了他对主公的忠诚。
2. 武艺高强: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来去自如,说明赵云的武艺超群。
3. 精神象征:后人常用“七进七出”来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相关评价与影响
| 角度 | 内容 |
| 文学形象 | 赵云是《三国演义》中极具魅力的武将之一,被誉为“常胜将军” |
| 历史评价 | 史书《三国志》中对赵云的记载较少,但其英勇事迹广为流传 |
| 文化影响 | “七进七出”已成为中华文化中勇敢与忠诚的象征,常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 |
五、总结
“七进七出”是《三国演义》中关于赵云的经典描写,讲述了他在长坂坡之战中七次进出敌阵、救出刘禅的故事。这一典故不仅展现了赵云的英勇与忠诚,也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精神符号。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民间传说,“七进七出”都象征着不屈不挠、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原文七进七出是谁的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