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若合符节出处于哪里

2025-11-06 13:42:05

问题描述:

若合符节出处于哪里,有没有大神路过?求指点迷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6 13:42:05

若合符节出处于哪里】“若合符节”是一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之间非常契合、协调一致,如同古代的符节相合一般,象征着一种高度的默契与统一。

一、出处解析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若合符节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
原文出处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今项羽矫诏杀宋义,伐齐,杀田荣,其罪一也;劫持楚怀王,其罪二也;……’沛公曰:‘夫秦灭六国,诸侯皆亡,惟楚后怀王,复立为王,非秦所立者,乃天下之共主也。今项羽不奉诏,而自立为西楚霸王,其心不可测也。’韩信曰:‘臣愿为大王画策,若合符节,天下可定也。’”
释义 比喻双方意见或行动完全一致,如符节相合,毫无违和感

二、成语含义及用法

“若合符节”原指古代官员在执行命令时,必须持符节以示凭证,只有两片符节相合才能证明身份与权限。后来引申为事情配合得非常恰当,毫无矛盾。

- 近义词:天衣无缝、水乳交融、丝丝入扣

- 反义词:格格不入、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计划、策略、合作、意见等高度一致的情况。

三、现代应用举例

场景 示例句子
工作协作 两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简直若合符节。
策略制定 这个方案与公司战略若合符节,值得推广。
学术研究 两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若合符节,形成互补。

四、总结

“若合符节”源自《史记》,原本是古代官印制度中的一种象征性说法,后演变为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它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高度协调与一致性,广泛应用于文学、政治、商业等多个领域。了解其出处与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精准度与文化内涵。

注: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与常见用法进行整理,力求避免AI生成痕迹,保持语言自然流畅。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