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瀣怎么读沆瀣一气】“沆瀣一气”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臭味相投、互相勾结的人。但很多人在遇到这个成语时,会因为字形复杂而不知道如何正确发音。尤其是“瀣”这个字,很多人可能连读音都不清楚。
一、
“沆瀣一气”出自《晋书·王衍传》,原意是比喻气味相投、志同道合的人。现在多用于贬义,指一些人为了私利而狼狈为奸、相互勾结。
其中,“沆”和“瀣”都是生僻字,许多人对其读音和含义并不熟悉。
- “沆”:读作 hàng,意思是夜露或水汽。
- “瀣”:读作 xiè,也是指夜露或水汽。
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原本是指夜间水汽交融,后来引申为志趣相投、气味相投的人。
二、表格展示
字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常用解释 |
沆 | hàng | 夜露;水汽 | 《说文解字》 | 指夜晚的水汽 |
灞(注:应为“瀣”) | xiè | 夜露;水汽 | 《说文解字》 | 指夜晚的水汽 |
沆瀣一气 | hàng xiè yī qì | 原指夜露交融,后比喻志趣相投的人 | 《晋书·王衍传》 | 贬义,形容人勾结、狼狈为奸 |
三、常见误区
1. 误读“瀣”为“xiāo”:这是常见的错误,实际上应读 xiè。
2. 误认为“沆瀣”是两个字的并列:其实“沆瀣”本义是夜露,后来才引申为人的关系。
3. 不了解成语出处:很多学生只记住了成语的意思,却不知道它的来源。
四、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如果想表达“勾结、狼狈为奸”的意思,可以用“沆瀣一气”,但要注意语境,避免滥用。
此外,在学习汉字时,遇到生僻字如“沆”、“瀣”,可以借助工具书或在线字典进行查询,确保发音和含义准确。
五、结语
“沆瀣一气”虽是一个较为古老的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广泛的使用。了解其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