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烙怎么读】“炮烙”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代典故或文学作品中,读音和含义都较为特殊。为了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并掌握这个词语,本文将从读音、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炮烙”读作 páo luò,其中“炮”读作 páo(第二声),意为烧灼;“烙”读作 luò(第四声),意为烫伤或烙印。这个词最早出自《尚书·汤誓》:“纣王暴虐,百姓怨望,于是有‘炮烙之刑’。”其本义是指一种古代残酷的刑罚方式,即用烧红的铜柱让犯人行走,使其被烫伤甚至烧死。
在现代汉语中,“炮烙”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表示极端残忍的手段或严厉的惩罚。此外,也常用来比喻因过度使用暴力或强硬手段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炮烙 |
| 拼音 | páo luò |
| 注音 | ㄆㄠˊ ㄌㄨㄛˋ |
| 词性 | 动词 / 名词 |
| 含义 | 原指古代酷刑,后引申为残酷手段或严厉惩罚 |
| 出处 | 《尚书·汤誓》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文学作品中,表示极端手段或结果 |
| 近义词 | 酷刑、严惩、酷法 |
| 反义词 | 宽容、仁政、宽恕 |
| 示例 | 他主张对犯罪分子采取炮烙式的惩罚措施。 |
三、注意事项
- “炮”在“炮烙”中读 páo,不是常见的“pào”(如“炮弹”)。
- “烙”在“炮烙”中读 luò,而不是“lào”(如“烙印”)。
- 该词具有较强的书面色彩,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炮烙”这一词语有了全面的了解。无论是学习中文还是阅读古文,掌握这类词汇都有助于提升语言理解力与文化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