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显个人简介】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是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三子,也是武则天唯一一个在位的亲生儿子。他的一生历经起伏,两次即位、两次被废,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去世,其命运反映了唐朝初期政治动荡的现实。
一、个人简介总结
李显生于显庆元年(656年),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永徽六年(655年)因长子李弘早逝,李显被立为太子。高宗去世后,李显于683年继位,但仅在位不到一年便被武则天废黜,改立其弟李旦为帝。武则天称帝后,李显一度被贬至房州(今湖北房县)流放,长达十四年。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史称“神龙革命”。然而,李显在位期间仍受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的控制,最终于710年被毒杀,享年54岁。死后谥号“孝和皇帝”,庙号中宗。
二、唐中宗李显简要生平表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李显 |
| 生卒年 | 656年-710年 |
| 父亲 | 唐高宗李治 |
| 母亲 | 武则天 |
| 在位时间 | 第一次:683年-684年;第二次:705年-710年 |
| 年号 | 麟德、神龙 |
| 被废原因 | 被武则天废黜,后又因权臣掌权被废 |
| 复位事件 | 神龙政变(705年) |
| 统治特点 | 受制于皇后韦氏及女儿安乐公主 |
| 结局 | 710年被毒杀 |
| 谥号 | 孝和皇帝 |
| 庙号 | 中宗 |
三、历史评价
李显作为唐朝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皇帝,其一生充满波折。他在位期间虽然试图恢复李唐皇室权威,但由于缺乏实权,最终未能实现真正的统治。他的经历也反映出武则天称帝时期对李唐宗室的压制,以及后期朝堂上外戚与权臣之间的激烈斗争。尽管如此,李显仍是唐朝从武周政权回归李唐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结语:唐中宗李显虽非明君,但其命运却深刻影响了唐朝的政治走向。他的两次即位、两次被废,不仅展现了个人悲剧,也折射出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