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白衣与子同裳的翻译】一、
“岂无白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原文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其中,“岂无白衣与子同裳”中的“白衣”指平民百姓,“裳”是下衣,整句意为:“难道没有平民百姓与你一同穿同样的衣服吗?” 这句话表达了在国家危难之际,无论身份高低,大家都要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精神。
这句话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强烈的集体意识和爱国情怀,强调在困难面前,人们应携手并肩,共同面对挑战。
二、翻译与释义对比表
原文 | 翻译 | 释义 |
岂无白衣与子同裳 | 难道没有平民百姓与你一同穿同样的衣服吗? | 表达在战乱或国家危难时,普通百姓也愿意与将士一同承担,体现全民皆兵、同仇敌忾的精神。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难道没有衣服穿吗?我和你共用一件战袍。 | 表示在战争中,士兵之间相互支持、共享资源,体现出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国王出征,我修整武器,与你共同对敌。 | 表明国家有难,人民积极响应,准备战斗,共同抵御外敌。 |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难道没有衣服穿吗?我和你共用一件内衣。 | 再次强调在战争中,士卒之间彼此依靠,不分贵贱,共同承担。 |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 国王出征,我修整矛戟,与你一起行动。 | 表达了战士们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的决心。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难道没有衣服穿吗?我和你共用一条裤子。 | 更进一步说明在艰苦条件下,士兵之间互相扶持,不计个人得失。 |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国王出征,我整理盔甲兵器,与你一同前行。 | 强调战士们誓死追随,共同奔赴战场的坚定意志。 |
三、结语
“岂无白衣与子同裳”不仅是一句古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古代的战争,还是现代社会中的挑战,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理解与传承这些经典诗句,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历史、珍惜当下,并激励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