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是什么意思】“焚膏继晷”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勤奋学习或工作,夜以继日,不辞辛劳。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刻苦读书的场景,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励志意义。
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焚膏继晷 |
拼音 | fén gāo jì guǐ |
出处 | 唐·李商隐《李贺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故其诗曰:‘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字面意思 | “焚膏”指点燃灯油,“继晷”指接续日光,即点灯熬夜。 |
引申义 | 形容人勤奋努力,日夜不停地工作或学习。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他人或自己在学业、事业上的刻苦精神。 |
近义词 |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孜孜不倦 |
反义词 | 懒惰懈怠、得过且过、无所事事 |
成语故事背景
“焚膏继晷”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商隐对李贺的描述。李贺才华横溢,但身体孱弱,他为了创作诗歌,常常深夜苦读,点燃灯油,继续写作,直至天明。这种“焚膏继晷”的精神,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榜样。
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焚膏继晷”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尤其是在学习、科研、创业等需要长期投入的领域。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总结
“焚膏继晷”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表达了对勤奋精神的高度赞扬。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它都激励着人们不断努力、追求卓越。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践行持之以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