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谁】“鞠躬尽瘁”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竭尽全力、无私奉献地为国家或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责任感。
一、成语来源
“鞠躬尽瘁”出自《后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虽然原文中没有直接出现“鞠躬尽瘁”,但后人根据其精神提炼出了这一成语,意指一个人在职责范围内全力以赴,直至生命尽头。
二、主人公是谁?
“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誉为“千古智圣”。他一生忠心耿耿,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并在刘备去世后继续辅佐刘禅,致力于北伐曹魏,恢复汉室。
三、总结: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谁?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后出师表》(诸葛亮) |
主人公 | 诸葛亮 |
含义 | 竭尽全力,至死方休 |
背景 |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 |
代表精神 | 忠诚、奉献、敬业 |
延伸意义 | 用于赞扬那些为国家、事业鞠躬尽瘁的人 |
四、结语
“鞠躬尽瘁”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责任的无悔担当。诸葛亮作为这一精神的代表人物,至今仍被后人敬仰。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用“鞠躬尽瘁”来形容那些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人,他们是社会的脊梁,是时代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