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诗为:
>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是李白在得知好友王昌龄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同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表面意思是诗人将自己内心的忧愁寄托给明月,希望明月能带去他的思念和安慰。实际上,这是诗人借自然景物抒发情感的一种手法,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浪漫主义色彩。他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赋予明月以人格,使其成为传递情感的媒介。
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也反映了古代文人面对离别、仕途失意时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借助自然景物来寄托内心的情感。
表格展示:
| 诗句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 出处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作者 | 李白(唐代) |
| 背景 | 诗人得知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写下此诗表达思念与同情 |
| 字面意思 | 我将心中的忧愁寄托给明月 |
| 深层含义 | 借明月传达思念,体现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慰藉 |
| 表达手法 | 借景抒情、拟人化 |
| 文学风格 | 浪漫主义,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 后世影响 | 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诗句,常用于表达思乡、离别之情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寄愁心与明月”不仅是李白对友人情感的直接表达,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