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的意思】“司空见惯”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些事情非常常见,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不再感到新奇或惊讶。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官职名称,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表达日常现象常见的说法。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司空 | 古代官职名,主管工程建筑等事务,后泛指官员 |
见惯 | 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
司空见惯 | 指某事经常发生,已不让人感到奇怪 |
二、出处与演变
“司空见惯”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赠李司空妓》诗中:“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送别魂。”原意是说,李司空作为官员,早已见过许多风月之事,对此并不觉得稀奇。后来,“司空见惯”便被引申为对某种现象习以为常、不以为怪的意思。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举例 |
描述常见现象 | 他每天加班到深夜,这在公司里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
表达对事物的淡然态度 | 这种情况她早就司空见惯了,一点也不惊讶。 |
用于批评社会问题 | 那些浪费资源的现象,在某些地方已成司空见惯。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屡见不鲜、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
反义词 | 罕见少见、出乎意料、令人震惊 |
五、使用注意事项
- “司空见惯”多用于书面语或较为正式的场合。
- 不宜用于描述个人情绪或主观感受,如“我对他的话司空见惯”,语义不够准确。
- 建议搭配具体情境使用,避免抽象化表达。
六、总结
“司空见惯”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频繁出现、人们早已习惯的事情。它不仅反映了语言的演变过程,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在写作或口语中恰当使用,可以增强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