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平起首句入韵格律】在古典诗词中,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较为常见且结构严谨的一种诗体。其中,“平起首句入韵格律”是七律中一种重要的格式,广泛应用于唐宋以来的诗歌创作中。本文将对“七律平起首句入韵格律”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基本结构和用韵规则。
一、七律平起首句入韵格律概述
“七律平起首句入韵格律”是指:以平声字作为首句的第一个字,并且首句末尾押韵的一种七言律诗格式。这种格式在唐代开始流行,成为后世诗人创作七律的重要参考。
该格律的特点包括:
- 平仄交替:每句中的字按照平仄交替排列。
- 对仗工整: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要求严格对仗。
- 首句入韵:首句末尾押韵,且通常为平声韵。
- 偶数句押韵:除首句外,第二、四、六、八句均需押同一韵脚。
二、七律平起首句入韵格律结构
以下为“七律平起首句入韵格律”的基本结构与平仄格式:
| 句号 | 平仄格式 | 备注 |
| 1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首句入韵 |
| 2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押韵 |
| 3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对仗要求(颔联) |
| 4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押韵 |
| 5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对仗要求(颈联) |
| 6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押韵 |
| 7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结尾句不押韵 |
| 8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押韵 |
三、示例分析
以杜甫《春望》为例: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符合“平起首句入韵”格律:
- 首句“国破山河在”中“在”为平声,入韵。
- 第二、四、六、八句均押“深、心、金、簪”等平声韵。
- 中间两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仗工整。
四、总结
“七律平起首句入韵格律”是七言律诗中较为规范且常用的一种格式,具有严格的平仄、对仗和押韵要求。掌握这一格律不仅有助于理解古诗的结构美,也能为现代诗词爱好者提供创作参考。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展示,可以清晰地看到该格律的基本特征与应用方式,便于学习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