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居高临下是什么意思】“居高临下”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占据高地、俯视下方的态势。在日常使用中,这个成语不仅有字面意义,还常被引申为一种心理或战略上的优势地位。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居高临下 |
拼音 | jū gāo lín xià |
出处 | 《左传·成公二年》:“子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后世多用此意形容形势有利) |
基本含义 | 指站在高处,俯视下方,比喻处于有利或主导的地位。 |
引申义 | 表示在心理、战术、立场上占据优势,掌握主动权。 |
二、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地理位置 | 他站在山顶,居高临下地俯瞰整个城市。 |
战术优势 | 在战场上,占据高地的一方往往能居高临下,压制敌人。 |
心理优势 | 面对对手时,她表现得自信满满,仿佛居高临下般掌控局面。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高屋建瓴、势在必得、占尽先机 |
反义词 | 处于劣势、被动应对、仰人鼻息 |
四、总结
“居高临下”不仅仅是一个描述地理位置的成语,更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用来形容在某种情况下占据主动、拥有优势的状态。无论是军事、职场还是日常生活,这个成语都能很好地传达出一种掌控全局的感觉。
在写作或口语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尤其是在强调平等或合作的情境中,使用时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