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意思】“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热爱读书、勤奋学习,即使在忙碌或休息时也常常手不离书。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也展现了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手不释卷 |
拼音 | shǒu bù shì juàn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后来演变为“手不释卷”。 |
释义 | 手中总是拿着书,形容人爱读书、勤于学习,不愿放下书本。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勤奋好学、酷爱阅读的状态。 |
近义词 | 奋发图强、孜孜不倦、废寝忘食 |
反义词 | 不学无术、懒惰成性、不思进取 |
二、成语故事
“手不释卷”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当时,孙权劝吕蒙要多读书,吕蒙起初觉得政务繁忙,没时间读书。但后来他听从建议,开始认真研读经典,最终成为一位有学识、有谋略的将领。他的转变被后人称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而“手不释卷”则成为形容他勤奋读书的典故。
三、现实意义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手不释卷”不仅仅意味着读书,更象征着终身学习的态度。无论是在职场、学业还是生活中,保持持续学习的习惯,是提升自我、适应社会的重要方式。
四、适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学生学习 | 他每天坚持早起读书,真正做到了“手不释卷”。 |
职场发展 | 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技能,正是“手不释卷”的体现。 |
个人修养 | 他虽年过半百,仍手不释卷,令人敬佩。 |
五、总结
“手不释卷”不仅是对读书习惯的描述,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知识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