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引凄异的凄异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词语在特定语境下,根据表达需要而改变其原有的语法功能或词性。本文将围绕“属引凄异”的“凄异”一词进行词类活用分析,探讨其在文言文中的具体用法及意义。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属引凄异”出自《水经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句话描绘的是三峡一带的自然景色,在初晴的早晨,山林寒冷,山涧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猴发出长长的啼叫,声音曲折而凄凉怪异,回荡在山谷之间,久久不息。
其中“凄异”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属引”,表示声音的凄凉、怪异之感。
二、“凄异”的词类活用分析
在该句中,“凄异”本为形容词,但在句中作谓语成分,具有动词化的倾向,表现出一种“使……凄异”的意味。这种用法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或使动用法,即通过形容词来表达某种动作或状态的产生。
词语 | 原词性 | 在句中词性 | 用法类型 | 释义 |
凄异 | 形容词 | 动词化(使动/意动) | 使动用法 | 使声音变得凄凉怪异 |
三、词类活用的常见形式
在古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名词作动词: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为名词,此处作动词,意为“穿衣服”。
2. 动词作名词:如“杀身成仁”中的“身”由动词“杀”转化而来,作名词使用。
3. 形容词作动词:如“凄异”在此处的用法,即为形容词作动词。
4. 数词作动词: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中的“一”“万”可作动词理解。
5. 意动用法:以某事物为某种性质,如“美其名”。
6. 使动用法:使某事物发生某种变化,如“凄异其声”。
四、总结
“属引凄异”的“凄异”在文中并非单纯的形容词,而是通过词类活用的方式,表现出一种“使声音变得凄凉怪异”的效果。这种用法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体现了古汉语中词类灵活运用的特点。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古汉语的词类活用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也增加了文本的文学性和感染力。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文章标题 | 属引凄异的“凄异”词类活用 |
出处 | 《水经注·江水》 |
句子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凄异”原词性 | 形容词 |
“凄异”在句中词性 | 动词化(使动/意动) |
用法类型 | 使动用法 |
释义 | 使声音变得凄凉怪异 |
词类活用类型 |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 |
作用 | 增强语言表现力,突出声音的凄凉感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凄异”在文中的词类活用,不仅丰富了句子的表达层次,也加深了读者对意境的理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