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是什么字】“黏”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读音为 nián。它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描述物体之间相互粘连、不易分开的状态。本文将从字形、读音、含义、用法等方面对“黏”字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字形与读音
- 字形:由“黍”和“占”组成,结构为左右结构。
- 读音:nián(第二声)
- 部首:黍
- 笔画:15画
二、基本含义
“黏”主要表示以下几种意思:
1. 粘附、粘连:指物体表面因某种原因而相互连接在一起,难以分离。
- 例:胶水太黏了,东西都粘住了。
2. 质地柔软、有粘性:形容某些物质具有粘稠的特性。
- 例:糯米很黏,吃起来很有口感。
3. 口语中也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关系密切、难舍难分。
- 例:他和家人感情很黏。
三、常见用法与词语
| 词语 | 含义 | 例句 |
| 黏糊 | 指液体或物质混合后变得粘稠 | 奶油和糖搅拌后变得很黏糊 |
| 黏着 | 粘附、不分离 | 胶带贴在墙上很难撕下来 |
| 黏人 | 形容人喜欢依赖别人 | 这孩子特别黏人,总想跟在大人后面 |
| 黏土 | 具有粘性的泥土 | 用黏土可以做陶器 |
| 黏液 | 一些生物体分泌的粘稠液体 | 鼻涕就是一种黏液 |
四、与其他字的区别
“黏”与“粘”在现代汉语中常常通用,但在部分语境下略有不同:
- “黏” 更多用于描述食物、材料等具有粘性的东西;
- “粘” 则更广泛,可用于描述各种粘附状态,如“粘住”、“粘贴”。
五、总结
“黏”是一个常用汉字,读作 nián,主要表示粘附、粘连或具有粘性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它常用于描述食物、材料或人际关系中的“粘”现象。虽然“黏”与“粘”有时可以互换使用,但在具体语境中仍需注意区别。
| 项目 | 内容 |
| 汉字 | 黏 |
| 拼音 | nián |
| 部首 | 黍 |
| 笔画 | 15画 |
| 含义 | 粘附、粘连、有粘性 |
| 常见词语 | 黏糊、黏着、黏人、黏土、黏液 |
| 与“粘”区别 | “黏”多用于食品、材料,“粘”更广泛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黏”字虽然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广泛的使用场景。了解它的读音、含义及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中文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