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话巴山夜雨时整首诗】一、
“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巴蜀地区(今四川)任职期间,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诗。全诗语言含蓄深情,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盼。
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尤为经典,描绘了诗人想象未来与妻子共处一室、回忆此刻巴山夜雨的情景,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构及情感表达,以下以表格形式进行简要总结: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诗名 | 《夜雨寄北》 |
| 作者 |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 |
| 创作背景 | 李商隐在巴蜀任职期间,因思念远在长安的妻子而写下此诗 |
| 诗句原文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 诗体 | 七言绝句(四句) |
| 主题 | 思念、离别、期待重逢 |
| 情感基调 | 深沉、含蓄、略带哀愁 |
|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
| 经典句子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 诗歌结构 | 前两句写现实之景,后两句写未来之思,形成时间对比 |
| 文化影响 | 成为表达思念之情的经典诗句,常被引用或化用 |
三、结语
《夜雨寄北》虽篇幅短小,但情感深厚,语言优美,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魅力。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也寄托了他对爱情的执着与珍惜。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古典诗词中的瑰宝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