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义自见的下一句是什么】“其义自见”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原句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每与士大夫语,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既不能令,又不为乱,此其所以为‘其义自见’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自然会让人明白他的意义和价值。后人常将“其义自见”单独引用,表示某种道理或含义不需要多加解释,自然就能被理解。
一、总结
“其义自见”的完整出处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的一段话,原意是指一个人的德行和行为足以让他人明了其意义。现代常用“其义自见”来表达一种“无需多言,道理自明”的意思。
二、相关信息对照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
| 原文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此其所以为‘其义自见’者也。” |
| 含义 | 表示某种道理或意义无需多加解释,自然显现 |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强调某事的道理清晰明了,无需赘述 |
| 相关句子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三、延伸理解
“其义自见”不仅适用于文字内容,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思想或作品。比如一部文学作品,如果写得深刻、真实,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便能自然感受到其中的意义,这就是“其义自见”。
此外,这一说法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德服人”的理念,即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本身就能体现出其价值和意义,不需要刻意去说明。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其义自见”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体现,提醒我们在生活中注重内在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自然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