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涉江原文和赏析】《涉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作的一篇抒情诗,收录于《楚辞·九章》中。此诗反映了屈原在被流放途中,面对自然环境的艰难与内心情感的复杂交织,表现出他对理想、国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坚定信念。文章将通过原文与赏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涉江》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原文
>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 帷薄之不御兮,岂知其不可为?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 畴昔之方芷兮,又何芳之能逮?
> 既遵道而得路兮,又焉危而能止?
> 夜阑风静縠纹平,卧看牵牛织女星。
>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二、
《涉江》是屈原在被流放期间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坚持、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全诗语言华丽,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追求。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三、关键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
| 出处 | 《楚辞·九章》 |
| 文体 | 抒情诗 |
| 创作背景 | 被流放途中,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 主要思想 | 对理想的坚持、对现实的不满、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 艺术特色 | 语言华丽、意象丰富、情感真挚 |
| 代表句 |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 情感基调 | 孤独、坚定、悲愤、思索 |
| 历史地位 | 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抒情诗之一,影响深远 |
四、赏析要点
- 象征手法:诗中使用了大量自然意象,如“木兰”、“秋菊”等,象征高洁的品格。
-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执着。
- 哲学思考:诗中不仅有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有对人生意义的深层探索。
- 语言风格:采用楚地特有的文风,辞藻华美,节奏感强。
《涉江》不仅是屈原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与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