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日是什么时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的依据和基础。为了增强全民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我国设立了“宪法日”。了解宪法日的时间及其意义,有助于公民更好地学习和遵守宪法。
一、宪法日的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宪法日定于每年的12月4日。这一日期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二、宪法日的设立背景
-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部宪法。
-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以纪念宪法的诞生,推动全社会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三、宪法日的意义
意义 | 内容 |
弘扬宪法精神 | 提高全民宪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
推动依法治国 |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 |
增强法治信仰 | 让宪法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 |
促进社会和谐 | 通过法治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
四、宪法日的活动形式
在每年的宪法日,各地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 宪法宣传周:围绕宪法主题,举办讲座、展览、知识竞赛等。
- 普法教育: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普及宪法知识。
- 法律咨询:组织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士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 校园活动:在学校中开展宪法主题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
五、总结
宪法日是每年的12月4日,设立这一节日旨在提高全民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宪法日不仅成为法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宪法的认同感和敬畏感。
项目 | 内容 |
宪法日时间 | 每年12月4日 |
设立时间 | 2014年 |
设立意义 |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
主要活动 | 宣传周、普法教育、法律咨询、校园活动 |
通过了解和参与宪法日活动,每个人都能更好地理解宪法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宪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