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苏轼传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总结
《宋史·苏轼传》是元代编纂的《宋史》中关于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一篇传记。该传记详细记载了苏轼的生平事迹,包括其早年求学、仕途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在政治上的起伏与贡献。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著称,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在政治上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但始终秉持正直、乐观的人生态度,在逆境中仍能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传不仅记录了他的才华,也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当时的政治环境。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 苏轼,字子瞻,是四川眉山人。 |
生十年,父洵为太常博士,母程氏,有贤德。 | 十岁时,父亲苏洵担任太常博士,母亲程氏,品德贤淑。 |
闻一妇人哭声甚哀,问之,曰:“吾夫死矣。” | 听到一个妇人的哭泣声非常悲伤,询问后得知:“我的丈夫死了。” |
轼曰:“此必有冤。” | 苏轼说:“这一定有冤情。” |
乃往视之,果有盗杀其夫者。 | 于是前去查看,果然发现是盗贼杀害了她的丈夫。 |
时年十二,已有奇节。 | 十二岁时,已表现出非凡的品行。 |
及长,博通经史,善属文。 | 长大后,精通经书和历史,擅长写作。 |
举进士,调凤翔府判官。 | 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凤翔府判官。 |
时王安石方用事,轼数上书言政事。 | 当时王安石掌权,苏轼多次上书谈论政事。 |
安石不悦,出为杭州通判。 | 王安石不满,将他调任为杭州通判。 |
在杭三年,治水有功,民皆爱之。 | 在杭州三年,治理水患有功,百姓都很爱戴他。 |
后徙知密州、徐州、湖州。 | 后来又调任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
元丰二年,御史台劾轼诗文讥讪朝政,谪黄州。 | 元丰二年,御史台弹劾苏轼的诗文讽刺朝廷,将其贬至黄州。 |
在黄州,筑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 在黄州期间,修建了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
作《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 | 创作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 |
哲宗立,召还京师,复为翰林学士。 | 哲宗即位后,召回京城,恢复为翰林学士。 |
久之,又贬惠州、儋州。 | 后来又被贬至惠州、儋州。 |
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 最终在常州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
三、结语
《宋史·苏轼传》不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幅北宋社会与文化生活的生动画卷。苏轼一生坎坷,但始终坚守人格操守,以文学和艺术成就流芳百世。他的精神与作品,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后人。
通过本文的整理与翻译,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位伟大文豪的生平与思想,感受他在逆境中的坚韧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