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ppt(《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导读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ppt,《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作为一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ppt,《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听了王慧老师执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很受启发。这节课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悟出人生的道理。这节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

3、教给学生方法,授课思路清晰。

4、在揭示课题后,王老师就出示自主学习的内容,告诉学生读书应会找要点,读课文,其他同学用书中句子概括,这就教给了学生把握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的一种读书的方法,从而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5、让学生逐渐深入文本,加深情感体验。

6、王老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逐渐深入文本,加深情感体验。如在品读“看骆驼咀嚼”这一段时,让学生反复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者看呆了,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于是王老师先让学生感悟骆驼咀嚼是多么有趣。想象出骆驼的上下牙交错的磨来磨去,吃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悠然自得、其乐无穷,于是作者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跟着动起来。重点的句子让学生反复的读,在联想中理解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进入情境,感受到骆驼有耐力,有韧性,耐得住寂寞。

7、把课堂放给学生,收放自如,营造良好氛围。

8、王老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都体现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理念,讲完“看咀嚼”部分,把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体会,然后交流展示。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学习“谈驼铃”一部分,感受骆驼耐得住饥渴、寂寞后,从反复读中悟出在生活中要沉得住气,有耐性、忍性、韧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真是水到渠成。

9、总之,王老师这节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让我感受到了语文的味道,给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10、一、教学目标

11、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12、2.通过情境教学法,提高发散思维想象的能力。

13、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14、二、教学重难点

15、1.重点:体会作者追忆童年的感情。

16、2.难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17、三、教学方法

18、情境教学法、品读赏析法、谈话法。

19、四、教学过程

20、(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2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接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文学作品;

22、教师引导:中国现代作家多有恋乡情结的作品。恋乡源于生命中曾经的苦痛与欢乐、苦难与幸福。尤其是回忆童年故乡题材的创作,更是饱蘸着作者的情与爱,是唱给童年故乡的生命咏叹曲。我们今天一起走近林海音看看她眼中的老北京。

23、(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4、1.通读全文,复习生字词,给诗歌断句,标出重读字词,并且明确诗歌总体结构。诗人从我怎样相信未来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呼吁人们相信未来。这是整体感知的第一步,通过自己的诵读体验。

25、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文件,注意朗读者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26、3.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讨论作者笔下一共写了几幅童年的画面。

27、明确:第一幅画面:“骆驼队停留在我家门口”,当爸爸和拉骆驼的人在讲价钱时,“我”在看骆驼吃东西。第二幅画面:“我”和爸爸关于骆驼“为什么脖子上带铜铃”的对话。第三幅画面:“我”在追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里去了”。第四幅画面:作者在回忆中重温了童年的生活画面,最后点明创作《城南旧事》的心灵体验。

28、回顾四个画面,尤其前三个画面,作者勾勒了老北京城一个普通平民家庭的生活场面:冬天购买烧煤,这在许多北方人家是多么平常普通的场景,然后作者却抓住了这一生活画面,给我们带来了细腻温馨又带有寂寞感伤的情感体验,这样在开篇就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29、(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30、1.这四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结合原文说明你的理由。

31、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感觉自己已经看到了驼队、看到冒着的白烟,置身其中一样。

32、教师补充:当时的北京流行有一句话:家有半碗粥,不去门头沟。说的就是当年门头沟采煤人、拉煤人的痛苦生活。因此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的“南山高末”和“乌金墨玉”的字样便不是那么高雅、诗意了。

33、②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34、明确:走了三天三夜的骆驼一定饿坏了,小小的童心充满对这卑微生命的同情,于是“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动物就是生灵,从动物的生命表现中会体味到人的生命感受。

35、(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36、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走在冬阳下的骆驼队,在别人看来,也许是普通的,却给童年的作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我读过作者的《城南旧事》,她所想念的人物里面,有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名叫妞儿。妞儿的童年就没有作者那样美好,她没有自己的父母,养父母也不疼爱她。和作者的一段交往,也许是妞儿童年最美好的日子了,可惜她只有悲惨的童年,没机会长大。想读读关于妞儿的故事吗?

37、五、板书设计

38、【教学目标】

39、1、理解课文内容。

40、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1、3、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42、【教学过程】

43、一、激情导入

44、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是一首怎样的诗呢?

45、板书课题:

46、冬阳·童年·骆驼队

47、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啊,这个诗一般的题目,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透过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来体会她诗一样的童年。

48、二、按要求自主读课文

49、1、幻灯出示自学要求:

50、⑴ 作者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哪几个片段?

51、⑵ 每个片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2、2、分析童年片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3、⑴ 小组交流讨论:

54、四个片段分别用什么感情去读。

55、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并进行讨论解决,互助互学。

56、⑵ 全班交流。

57、⑶ 重点引导同学讨论、交流、体会四个片段的感情。

58、(细致、童趣、好奇、温馨。)

59、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0、⑴ 选择自身喜欢的片段,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61、⑵ 小组内竞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2、4、同桌交流:

6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64、5、综合与拓展:

65、⑴ 教师小结:

66、出示幻灯:

67、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6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9、同学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70、⑵ 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语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71、【板书设计】

72、冬阳·童年·骆驼队

73、1、冬天骆驼咀嚼、系铃铛,课文是按季节推移的顺序记叙的。

74、2、冬春之交骆驼脱毛,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75、3、夏天不见骆驼影子。

76、4、童年时代结束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77、教学目标:

78、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嚼”;能正确读写“咀嚼、幼稚、寂寞、重临”等词语,观摩研讨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反思、研讨课记录。

79、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8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8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82、教学重点:

8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84、教学难点:

8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86、教学时间:

87、2课时

88、教学过程:

89、第一课时

90、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91、复习:如果说《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组画面,那么,请回忆这幅组图包含了哪几幅小画面。

92、导入:作者是怎样将这几件趣事串联在一起的?从这些有意思的往事中,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林海音呢?

93、二、品读课文,体会趣事

94、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选择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读一读,并做上读书记号,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标注自己不懂的地方,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95、再读课文,边读边画,体会感悟。

96、汇报、交流,说说有意思在哪里。

97、(1)看骆驼学咀嚼。

98、欣赏重点句子:

99、①“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100、圈出表现骆驼动作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如何仔细观察和如何细腻地描述事物的'。

101、②“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102、思考:是什么让“我”看呆了?再读读这三个“那样”,你能读出些什么来?

103、导学:此时,英子不仅仅是觉得好玩,更是一下子看“呆”了。你能想象得出小英子看“呆”了的情形吗?(请学生表演。)

104、思考:课文中有一个字和“呆”的意思很接近,你找到了吗?

105、③“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106、导学:对比着读一读,你读出不同了吗?(“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107、小结:是啊,小时候的作者看骆驼,居然看“呆”了,她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她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了;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作者虽说觉得骆驼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

108、④教师范读,想象“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109、(2)想象驼铃用处。

110、欣赏重点句子:

111、①“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112、思考:两个“慢慢”说明了什么?作者赞美了骆驼的什么特点?

113、②“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114、思考:“我”与爸爸的想法有什么不同?爸爸听了“我”的想法为什么笑了?

115、你认为谁的话有道理?为什么支持他(她)的观点?

116、小结:现实的答案是正确的,却不那么美,而美的答案又不那么现实。

117、(3)想替骆驼剪毛。

118、①出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齐读)

119、②细细地读读这段话。

120、思考:天气“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后面怎么不写“拉骆驼的人”脱“大羊皮”,却先写起了“骆驼”“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这不是写反了吗?

121、(可以猜测:或许这就是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或许在天真的孩子眼里骆驼比人更具有吸引力……文本细节有时能创造独特的教学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别样的美。因此,教学时要留心细节,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122、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123、(4)追问骆驼去处。

124、①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125、②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126、③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127、④思考: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妈妈也回答不出来。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128、三、总结全文,珍惜童年

129、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段,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多年以后,成年的林海音又在想些什么呢?听老师读最后两段,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呢?勾画出你感悟深的句子。

130、出示重点句子。

131、①“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132、②“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33、指名说句子和感悟。

134、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童年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35、(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经长大,不再是孩子了,很多童年时能想、能做的傻事长大后再也不会去想去做了;“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136、小结:童年一去不复返,我们仿佛能听见作者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但是童年的那份美好、那份纯真,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长河中。带着这份怀念和留恋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137、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响起《童年》)

138、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139、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40、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141、把你的童年趣事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下来。

142、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143、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44、(播放歌曲《送别》,引入课题)

145、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

146、生:我知道,它的名字叫《送别》。

147、师:对,这就是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系列小说《城南旧事》中的主题曲《送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啊。今天,我们来学习林海音的另一篇作品《冬阳。童年。骆驼队》。

148、(板书课题)

149、师;看到课题,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50、生:我脑中出现的是在冬天暖暖的阳光下,一队骆驼缓缓的走过……

151、生:一只只高大的骆驼走在冬天里的阳光下,洒下一路铃声……

152、生:……

153、二、自读自悟

154、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读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155、生:我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的童年生活。

156、生:我知道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作者童年生活中的几个片段。

157、师:哪些事情呢?

158、生:看骆驼咀嚼。

159、看骆驼脱皮毛。

160、关于铃铛的遐想。

161、怀念骆驼队。

162、三、品读感悟

163、师:在刚才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6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品读感悟,再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165、师:在刚才的自主合作学习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了。现在就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166、生:我喜欢课文中描写作者看骆驼咀嚼的这个片段,小英子在学骆驼咀嚼时的样子很可笑,写出了小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很像我们。

167、生:我也喜欢这一段,它描写骆驼的样子很细致,使我懂得了写文章要善于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

168、生:我喜欢的是关于铃铛的联想的这段,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同时也写出了孩子天真烂漫,富于幻想的特点。

169、师:是呀,大人的总是比较客观,在他们眼里,驼铃响是为了驱赶狼,而小英子却不同,她觉得是拉骆驼的人是因为旅途太寂寞,在漫漫黄沙里摇响铃铛可以增添情趣。同学们说的精彩极了,好,大家继续畅所欲言。

170、生:我喜欢作者问妈妈骆驼的去向,妈妈回答不上来,骂了她这一段。它让我想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不明白的事情,可大人对我们的发问却没有太大的耐性,不但没有好好引导我们,反而是对我们加与训斥,结果我们怕了就不敢问了。

171、师:你说的话真令我感触,说到这里我也很惭愧,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可是对孩子的问题往往因为工作太忙的缘故,没有好好的去引导他,有时候甚至很不耐烦的呵斥他。爱发问是孩子的天性,也许我们无意间的一声呵斥,就把一个伟大天才给扼杀了。现在真的觉得大人真的应该多走近孩子,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好,谢谢你说出了孩子们真心话,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提了一个醒了。

172、生:我喜欢课文的最后一段。它写出了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

173、生:我也喜欢这一段。时间是宝贵的,童年是美好的,我们现在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转眼间童年也会离我们远去,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美好时间,珍惜美好童年。

174、生:……

175、(品读、欣赏优美文段)

176、四、拓展延伸

177、师:光阴是宝贵的,童年是美好的,林海音的这篇优美得散文正向我们揭示了这个主题。学习了这篇散文,你又想到自己童年生活中那些有趣或者难忘的经历呢?

178、(同桌互相说说,再派代表汇报)

179、生:我想起了五岁那年,有一次妈妈买了西瓜,我馋极了,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把西瓜籽也吞进去,妈妈说西瓜籽会在肚子里生长,把肚皮撑破的,外急得哭起来……

180、生:我想起九岁那年,我看《猫和老鼠》的卡通片,看到猫披着一张毛巾居然能当翅膀飞起来,我也就披着床单学着猫的样子,站在衣柜顶上飞下来,结果把自己摔惨了。

181、师:你的冒险精神真令我钦佩哦,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鼓励大家要又创新和实践精神,但也要注意安全,因为生命无价啊,你明白了吗?

182、生:知道。

183、生:我也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件傻事,那是过春节的时候,我看到过年这么热闹,怕它过去,就死活不让家里人把日历撕掉,以为这样就可以永远留住春节。

184、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了林海音这篇写她童年往事的散文,还听到了同学们好多真真切切的童年趣事。童年的故事总是让人难忘的,因为童真,因为有趣,因为幼稚,故事往往就多了几分色彩。童年是美好的,可它有是匆匆易去的,所以才令人难忘。希望同学们把握好我们的美好童年,让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这里结束了,请同学们回家后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并写写自己的童年往事。

185、板书设计

186、冬阳·童年·骆驼队

187、学骆驼咀嚼

188、关于铃铛的遐想

189、看骆驼脱皮毛

190、怀念骆驼队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